從智慧到公平正義 讓公平的制度成為德性的器皿

文/譚聲傑(智點直銷顧問、獎金制度權威)
- 智慧的考驗:當你發現真誠不敵奉承
在一場團隊聚會中,我看到這樣的畫面:某位擅長說話的夥伴,不斷在領導人身邊獻殷勤、主動奉承,最終順利獲得舞台發言的機會;而另一位默默付出、做事可靠但不擅辭令的夥伴,卻像個背景板似地被忽視,連名字都沒被提起。
你說,這公平嗎?你會怎麼想?
這或許不是誰的錯,但這就是組織裡最常發生的「反智慧現象」。所謂的「團隊智慧」,不只是學習與應變的能力,而是一種能夠抵擋偏私與誘惑、讓正直得以發光的能力。
團隊中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公平正義」——這是一種能看見真誠比技巧重要、願意讓實幹者發光的眼光。
公平,是一種難以靠感覺維繫的原則;正義,更是要在選人、分工、資源配置上不偏不倚。當領導人的關愛被語言技巧操縱,當做事的人永遠在背後扛責,當獎勵被掌聲而非貢獻引導時,智慧便離場,團隊也將朝向瓦解。這不是組織文化的問題,而是領導人智慧的缺席。
- 安全感的源頭:不是獎勵,而是「制度正義」
請試想這樣的情境:某位夥伴經常主動請領導人吃飯、送禮、維繫私交,最終總是能拿到最優資源——例如被安置下線、被贈與客戶或特殊待遇;而另一位夥伴因為忙於經營與生活,沒有太多時間私交,結果多次被邊緣化。
這樣的文化,如果發生一次,可能只是巧合;但如果變成習慣,那麼整個團隊都會開始模仿這種「靠關係拿資源」的方式。最後,大家不再專注於經營,轉而研究怎麼打點人情。制度的安全感,一旦崩壞,組織就會滑向內耗的深淵。
Google做過一個長達兩年的「Project Aristotle」計畫,試圖找出影響團隊績效的關鍵因素。他們以為是能力、目標、資源或領導技巧,但最後發現:最重要的,是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不是來自讚美,也不是來自高薪,而是「我知道,當我努力時,制度會站在我這邊;當我失誤時,不會因為沒人罩我就被犧牲。」
正因為Google擁有這種制度正義的文化,他們的工程師才敢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敢推翻公司主力產品的核心邏輯,願意犧牲5兆美元搜尋引擎的獲利,投入AI的不確定實驗。而這種風險背後的底氣,正是制度所賦予的安全感。
我們的團隊呢?當獎勵與支持不是來自誠信與努力,而來自私交與關係,當大家對「下一步誰會被提拔」心知肚明,那麼,再多的學習制度與文化培訓,都只是遮羞布。
- 《道德經》與心理學對公平正義的啟示
《道德經》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句話不只是修身之道,更是領導者心法;若一位領導人功成之後仍戀戰舞台,不願謙卑而強奪光環;若一位制度設計者將資源與舞台綁在「個人情誼」而非「公開原則」,那麼德便無以配位,組織便開始敗壞。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天生對「公平」極其敏感。當人們發現「努力≠收穫」時,就會陷入「習得性無助」,停止主動、降低參與;而當「投機≠懲罰」,甚至還會獲利,人們便會仿效、模仿、內耗。
制度的德性,不是規則,而是信任的來源。這是《道德經》所謂的「不爭而善勝」、「無為而無不為」。領導者最大的智慧,是將舞台還給夥伴,將公平還給制度,將信任還給文化;否則,便是「德不配位,位不久矣」。
- 智慧的落地:幫1推2、深3寬6
在直銷系統裡,智慧若沒有轉化為具體的方法,終將成為一張空頭支票。公平正義,若只是講在課堂上、寫在牆面上、掛在簡報裡,卻無法落地為具體制度,也將無法撐起一個組織長遠穩定的未來。
我始終相信:真正的制度,是為了服務人性而設計;而真正的制度設計者,必須懂人性、懂現場,更要懂得觀察「德性」的生長節奏。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團隊內推動兩個極為實用的策略:「幫1推2」與「深3寬6」。
「幫1推2」的精神,是當下線剛起步時,領導者主動協助他找兩位新夥伴,一來展現陪跑與支持,二來也是觀察他是否真的願意投入、是否會珍惜這份事業的第一個果實。若一個人連兩位夥伴都無心經營,那麼此刻再多的激勵、再多的教育都可能徒勞無功。
而「深3寬6」則是團隊穩定的骨架。每條線至少深耕3代,確保基本陪同與文化傳承不會斷層;每位領導人至少經營6條直推線,確保事業網絡的風險分散與倍增潛力。這不只是技術策略,更是制度落實公平的智慧做法。
這麼做,有3個心理層面的好處:
- 讓資源不再只傾斜給開線快的人,而是重視長期陪跑與互助;
- 讓每個夥伴都有被帶、被支持的經驗,而非孤軍奮戰;
- 讓制度去承擔領導者該有的公平,讓制度本身變成一種道德力量。
這不只是公平,也是一種戰略。因為不是每個人一開始就會開竅,不是每個人一上場就能找到方向。真正的領導力,不是挑對人才,而是創造出一個讓「還不是人才」的人也願意嘗試、願意變好的環境。
我們見過太多這樣的夥伴,一開始懵懵懂懂,開線開得慢,話術也不成熟,但因為制度給他一個「可成長」的空間,團隊給他一個「不放棄」的陪伴,3個月後、半年後,他居然成了教學示範的領導人。若當初用業績來決定資源,他早就被放棄了。
制度的設計,是為了讓德性也能成長為績效。一個願意努力、守信、有責任感的人,不應該因為能力差、動作慢,就被這個體系冷落。而這種智慧,就是公平的智慧,是能夠辨認「潛力」,而非只看「眼前產值」的眼光。
真正能做大組織的人,看的不是現在誰賺得多,而是誰能長久、誰能複製、誰能帶出一群人。這一切,從「幫1推2、深3寬6」開始,就能看見端倪。
【老鬼譚語錄】
制度的盡頭是人性,領導的底線是德性。
只有當制度能照見人性,德性才能領出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