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6 日

UPNEWS上新聞

讓每個瞬間都不錯過

海洋委員會攜手印尼哈比比中心 簽署印太海廢合作備忘錄

【記者蘇舒 / 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與印尼駐台代表艾吏福(Andi Muhammad Ghalib Alif),今(15)日在「2025台灣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共同見證臺灣與印 […]

【記者蘇舒 / 高雄報導】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與印尼駐台代表艾吏福(Andi Muhammad Ghalib Alif),今(15)日在「2025台灣海洋環境管理國際交流研討會」共同見證臺灣與印尼「印太海洋廢棄物治理合作備忘錄」(MOA),正式宣告臺灣與印尼具影響力的獨立智庫—哈比比中心(The Habibie Center)建立首個制度化合作關係。這是海委會自成立以來首度與國際智庫簽署合作文件,為臺灣推動「印太海廢治理合作平台」的重要里程碑。現場並有來自美國環境保護署、美國海岸防衛隊國家打擊部隊太平洋打擊分隊、美國夏威夷太平洋大學海廢研究中心、法國水域意外污染事故研究調查中心、日本海上災害防治中心、日本全球環境策略研究所、韓國水產資源公團等機構共同觀禮。

印尼為示範起點 共同打造可擴展合作模式

印尼身為東南亞最大國家與東協核心成員,擁有超過 17,000 個島嶼,面臨嚴峻的海洋塑膠廢棄物挑戰,如何強化治理效能已成為區域與全球矚目焦點。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是海委會繼今年四月在印尼成立海廢治理辦公室後,更進一步發展與哈比比中心的合作。該中心不僅在印尼社會具高度公信力,也積極倡導跨國合作與永續發展,具備推動區域串聯的重要地位。

管碧玲主委表示,海洋廢棄物隨洋流四散,跨境溯源與治理唯有依靠國際合作。臺灣離島的馬祖與金門持續受到海漂垃圾的影響,我們始終嚐試並期待鄰近國家能夠放下歧見,攜手面對海洋危機,為全人類謀求更大的福祉。

串聯各國經驗 擴大印太合作效應

臺灣推動印太海廢治理平台的效應正在壯大,研討會特別邀請到美國環境保護署的代表分享在海洋廢棄物的治理、無塑水域計畫(trash free from waters),以及與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海廢治理上的合作與實踐經驗。臺灣與美國簽有「建立衛星監測海上油污染、海洋廢棄物技術合作協定」,近期也就海洋廢棄物監測技術,發展AI合作方案優先合作領域。

同時,印太海廢平台亦積極拓展多元合作面向,例如攜手國際非政府組織 Environmental Justice Foundation (EJF,環境正義基金會) 在泰國舉辦廢棄漁具工作坊,推動漁具回收再利用;與日本企業組織 Clean Ocean Material Alliance (CLOMA,潔淨海洋材料聯盟) 展開交流,分享塑膠循環利用的最新技術與模式;並赴日本參加最大規模之循環經濟展,藉此表現臺灣在海洋廢棄物治理及循環經濟的成果,持續提升臺灣與國際社群的連結與影響力。

海委會重申,透過與跨域及合作網絡的拓展,以及持續強化與美國環保署的交流,臺灣將深化國際連結,發揮專業所長,攜手印太夥伴國共同推進海洋環境治理,為實現「無塑海洋、永續印太」的願景貢獻實質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