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1 日

UPNEWS上新聞

讓每個瞬間都不錯過

恪盡職責 領導,不是享受榮耀,而是扛起責任

文/譚聲傑(直銷顧問權威、系統複製專家)   我們常見有一類領導人是屬於「牛型領導者」,總是早出晚歸,努力開發、陪同會談、處理大小事務,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然而,這樣的勤奮,若只是賣力苦幹,僅 […]

文/譚聲傑(直銷顧問權威、系統複製專家)

 

我們常見有一類領導人是屬於「牛型領導者」,總是早出晚歸,努力開發、陪同會談、處理大小事務,幾乎沒有休息時間。然而,這樣的勤奮,若只是賣力苦幹,僅僅停留在「我做給你看」的層次,並不能有效引導團隊成長、複製制度與激發成員熱情,那麼這份努力最終就可能淪為「一人農場式經營」。

 

勤奮不是忙碌,而是使命感的延伸

 

勤奮來自於內在驅動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心理學中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指出:當一個人感受到行為是「自願選擇」,且這些行動與自身價值觀一致時,其內在動機便會自然湧現,進而投入更多熱情與行動。

 

這套理論中,特別強調3種人類基本的心理需求,也是領導者培養夥伴內在驅動力的關鍵工具:

  1. 勝任感(Competence):領導者應設計逐步推進、容易掌握、並能獲得正向回饋的行動計畫,讓夥伴在執行過程體會「我可以做到」的自信。
  2. 自主感(Autonomy):人們希望擁有選擇與主導的權利,而非被控制。帶線不是命令式的分派任務,而是透過共同討論,讓夥伴感受到「這是我自己選擇的方向」。
  3. 歸屬感(Relatedness):人們渴望在關係中被看見、被需要,領導者若能營造出支持性的團隊氛圍,適時地關懷與鼓勵,就能讓夥伴覺得「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因此,勤奮不是壓榨自己燃燒的烈焰,而是必須讓夥伴不是被動服從任務、不是「被帶動」,也就是「自己願意動起來」。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老子給領導者的提醒

 

《道德經》第48章:「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這段話是在提醒我們,學習是知識的累積,但實踐「道」的過程,卻是一場自我淨化、精簡慾望、去除控制的修煉。換句話說,「為學」是在加法中強大,「為道」是在減法中成熟。

 

許多領導人在初期階段,憑著勤奮與能量,親力親為、事必躬親,一切從自己開始、一切靠自己完成。然而隨著組織擴大、責任加重,若仍停留在「我來扛」的習慣中,不僅體力不堪負荷,更容易壓抑下線成長的空間,甚至無形中扼殺團隊的自主性。

 

直銷應該是「成功不必在我,光環不必有我,獎酬不必屬我」,這樣的領導,才能讓團隊信服,也才能建立起強大的「信任機制」與「責任文化」。這就是從「勤奮」到「使命感」、從「控制」到「無為」、從「自己」到「團隊」的深度轉化。而這一切,皆源於對道的理解與實踐。

 

從堅毅到心流,意志力與逆境商數的雙輪驅動

 

要使一位夥伴長期投入、恪守責任,領導者必須理解並運用5種心理機制,為團隊注入內在驅動的「心理燃料」。這不僅支撐個人成長,更構成領導人必備的帶線策略。

 

  • 自我決定感的建立

前面探討過自我決定論,這裡我們延伸強調,領導者要持續創造這種心理環境,讓夥伴在任務中感受到選擇與參與的價值,從而把「價值」視為榮譽,而非負擔。

 

  • 成就目標論:從結果導向轉為精熟導向

大家習慣用「月收入」、「排名」等數據來驅動夥伴,這些雖能帶起短期刺激,但也容易造成焦慮與倦怠。更可行的方式是導入「精熟目標」概念,也就是把注意力轉向過程與技能的成長,例如:「這個月我要學會做成交三問」或「我要把產品說明錄成一支影片」,這樣更能逐步累積成就感。

 

  • 意志力理論:學會管理能量而非硬撐

意志力如同肌肉,會在過度使用下疲乏。恪盡職責不代表永不休息,而是懂得掌握節奏、保持穩定。領導者要教導團隊夥伴如何設立「高效工作段」與「情緒回復點」,例如:每週安排一場非績效導向的聚會,回到初心,滋養熱情。能量管理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責任感的延伸。

 

  • 逆境商數(AQ):在壓力中堅持的能力

直銷是在充滿變數與挑戰中發展人脈與市場,夥伴往往在面對「沒人要聽、沒人要加入」時選擇放棄,。領導者必須訓練夥伴在逆境中進行「情緒翻譯」,從「我不夠好」轉化為「這是成長的一環」,從而重拾動力與信念。

 

  • 心流理論(Flow):責任的終極狀態

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概念,是描述一種在執行某件任務時,全神貫注、感到滿足與時間靜止的狀態。這是恪盡職責的巔峰樣貌,領導人應該營造3個條件:1. 任務具有明確目標;2. 任務的難度與能力相匹配;3. 提供立即回饋與肯定。當夥伴進入心流狀態,他的責任感不再來自被要求,而是內心的喜悅與自我實現。

 

火爐原理:把責任變成熱能場

 

責任不該只是口號,而是轉化為一種穩定運作的「熱能」。火爐能持續燃燒,需要恆定的投入、規律的節奏與多點的燃料補給,這象徵著恪盡職責必須制度化與量化。

 

我們提過「6/3/1時間法則」,即領導人需將60%的黃金時間投注於主戰場,而這主戰場通常就是HP或公司會場,這些定時定點的活動,就是培養核心火力的最佳場域。

 

然而,真正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複製出一個又一個願意分工、願意承擔責任的團隊成員。這就是「磁場定律」的精神:你不需要很厲害,但你要能培訓出一群很厲害的團隊,讓整場HP成為具有吸引力的磁場中心。

 

在這樣的系統中,我們將60%的時間進一步細分,其中至少40%要投注在夥伴的分工培育上。尤其是HP中的5大角色——講師、主持人、產品見證、事業見證,以及負責會後跟進的小A,每一個角色都是火爐中不可或缺的熱源。

 

恪盡職責,是利他的高級形態

 

《道德經》第38章提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也就是說,真正的大德者,恪盡職責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德,而是把責任內化為習慣,成為日常行為的一部分。

 

在直銷這條路上,華麗的演說能吸引目光,但真正贏得團隊信任的,是那些默默堅守的人。恪盡職責,不是多麼高調的表現,而是一種不聲不響的承諾,對團隊的承諾、對事業的承諾,也是對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