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8 日

UPNEWS上新聞

讓每個瞬間都不錯過

2025年海洋教育嘉年華臺中場熱鬧登場 多元海洋教具結合海洋知識,廣獲師生高度評價

【記者蘇莉湘 / 高雄報導】  為增進全民對海洋的認識與關注,培養愛海、永續的核心價值,海洋委員會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海洋教育嘉年華」巡迴教育活動,打造全臺暑期最具影響力與啟發性的海洋教育盛事, […]

【記者蘇莉湘 / 高雄報導】  為增進全民對海洋的認識與關注,培養愛海、永續的核心價值,海洋委員會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海洋教育嘉年華」巡迴教育活動,打造全臺暑期最具影響力與啟發性的海洋教育盛事,邀請大朋友、小朋友、家長、老師相揪出遊!

海洋教具精彩登場,親手探索海洋奧秘

海洋委員會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合作,於114年8月7日(週四)至17日(週日),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海洋教育嘉年華」,展出行動式、遊戲式的大型教具,都是全球獨家、飽含知識、創意十足,包含「波浪發電」、「洋流發電」、「離岸風電VR體驗」、「找回海洋顏色」、「海洋保衛戰」、「行動愛海洋」、「捕碳高手」及「水下無人載具」等,所有人都可以親手操作,探索海洋知識,體驗海洋科技的奧秘,了解海洋保育與永續的重要性,「做中學,學中玩」,感受海洋的奇妙與美好。

海洋委員會推動海洋素養,帶動下一代與海共融

海洋委員會管碧玲主任委員非常重視海洋教育,尤其生命起源於海洋,海洋不僅孕育萬物,更為地球提供超過50%的氧氣,也就是說,我們每呼吸的兩口氣中,就有一口來自於海洋。因此,海洋委員會管主委爭取4年總經費新臺幣3億9,400萬元推動全國海洋素養教育,強調透過實驗、操作、探索及驗證等多元學習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深入理解海洋,唯有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實際接觸海洋知識,才能真正啟發對海洋的好奇與關懷,進一步建立對海洋的謙卑、感恩與敬畏的態度。這樣的價值觀不僅有助於提升學生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形塑海洋素養的關鍵。只有培養臺灣下一代具備正確的海洋觀,懂得如何與海洋共處、共融,才能共同邁向海洋永續的願景。

海洋委員會於各地舉辦巡迴教育,廣獲全民熱烈迴響

海洋委員會劉國列主任秘書致詞表示,海洋具有自然碳匯的功用,能有效吸收與儲存大量的二氧化碳,對於減緩氣候變遷具有關鍵作用。海洋委員會聯名農業部提出「海草復育」及「紅樹林植林」兩項藍碳方法學,已於114年7月24日獲環境部「溫室氣體抵換專案及自願減量專案審議會第19次會議」審議通過,將成為我國具備科學基礎與實務可行性之藍碳操作指引,亦為推動海洋藍碳制度化、邁向淨零轉型的重要制度里程碑。

劉主任秘書亦表示,保護海洋應成為全民共同的信念,更需要具備正確的海洋知識與觀念。為了讓海洋教育推廣到臺灣每個角落,海洋委員會辦理「海洋教育嘉年華」巡迴活動,自111年起,已到高雄、臺中、小琉球、澎湖、臺北、屏東、宜蘭等地,累積超過7萬3,000人次參與,每一場活動不僅吸引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進行親子體驗,還有不少國、高中生也主動投入,一起探索海洋的奧秘,達到海洋教育向下扎根的成效。此外,海洋委員會也於114年1月16日頒布「海洋無障礙制度推動指引」,協同各相關部會、地方政府一起推動海洋平權共融,並獲行政院核定支持「海域遊憩安全暨親海無礙躍升計畫(115年-118年)」,總經費超過新臺幣4.1億,將協助地方政府強化海域遊憩安全、打造親海無礙環境及辦理無障礙親海體驗活動,讓所有人都可以體驗海洋的美好。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黃文山館長致詞表示,去年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合作成立「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是為推廣海洋保育教育、培養海洋生態人才重要基地,114年6月27日至115年5月3日,經由海洋保育署補助,於館內規劃「鯨掘」特展,包含臺灣島嶼的誕生與演變、當代鯨豚保育議題,體現自然與人類深層連結及海洋保育、共生的重要性,歡迎大家一起向海學習。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李秀鳳館長致詞表示,臺灣被海洋圍繞,期待透過這一次的展覽活動,讓各位同學及小朋友更瞭解海洋、親近海洋及愛護海洋。

臺灣是海洋國家,承受海洋帶來的巨大恩惠,愛護海洋就是確保永續、光明的未來,保育海洋不分政府民間、也不分性別年齡,需要全民一起關心。海洋委員會期待在場所有大朋友、小朋友透過這次「海洋教育嘉年華」活動,認識多元的海洋生態、保育海洋生物,學習與海洋共生、共存、共好、共榮,並且相約把愛護海洋的知識、信念、熱情化為行動,傳動、散播出去,呼朋引伴、鬥陣作夥來,為臺灣營造一個健康、永續的美麗海洋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