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順成就團隊,互助創造長青 直銷領導的新典範
文/譚聲傑(直銷顧問權威、系統複製專家)
在直銷界,我們常常將「領導者」視為拚搏業績、衝鋒陷陣的個體英雄,似乎唯有強者才能帶領團隊。然而,這樣的英雄模式雖可短暫衝刺,卻難以長久。
真正能夠打造永續複製、長期穩定的事業體系,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的戰士,而是一群願意彼此扶持、真誠協作的團隊。而這一切,源自於一種品德——和順,以及其背後所蘊含的道德核心——互助合作。
心理學視角:建構團隊合作的4C問句
根據阿德勒心理學,建立健康人際關係與團隊動力的關鍵,在於「4C」——連結(Connect)、能力(Capability)、意義(Counted)、勇氣(Courage)。我們可以將這4個概念轉化為實用的問句,用於直銷領導與帶線過程中,引導團隊從被動走向主動、從自我封閉走向合作互動:
˙連結:你覺得我們目前的合作方式有效嗎?還是我們可以嘗試不同的模式?
˙能力:如果你知道這個方法有效,而且你並不孤單,你願意試試看嗎?
˙意義:如果我們懂得互相協助,是不是大家的壓力都會小很多?
˙勇氣:萬一失敗了,其實也沒什麼損失,對吧?但萬一成功了呢?
這4個提問不僅是引導,也是培養合作文化的催化劑。它們將原本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轉化為共好與共榮的合作心態。
《道德經》智慧:後其身而身先,無私方能共榮
《道德經》第七章有言:「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真正的領導,並非「我為主角、眾人輔助」,而是「我成就團隊,團隊成就我」。當一位帶線者願意站在成員身後,默默協助、無私推進,他才能在團隊中獲得真正的影響力與長期信任。
帶線的本質,是協助夥伴複製成功,而非自己一直衝在最前面。越能放下「我的業績」的執著,越能累積「我們的成果」的共識,這就是道家所說「無私而成其私」的最高境界。
生物共生理論:演化的力量來自合作
在生物演化中,最經典的例子是粒線體與葉綠體的起源。這些細胞器並非天生存在,而是遠古時代的細菌與其他生物「共生」而成。這就是生物學上的「共生體學說(Symbiogenesis)」:不是競爭強者活下來,而是合作者共榮存續。
同理,直銷系統的每個運作機制——如 ABC 模式、OPP活動、HP小聚、課程聯動、場控協調——都是不同角色共生的結果,只要任一角色中斷配合,整體運作將大打折扣。所以,最強的系統,不是靠誰最能幹,而是靠大家都願意參與並持續協作。
直銷團隊的「奈許均衡」:彼此成就才穩定
奈許均衡來自博弈理論,其核心是:每位參與者都做出最適選擇時,若沒有人有動機單方面改變策略,則此狀態就是穩定的。
這與直銷團隊的合作如出一轍:
˙你負責暖場,我協助主持;
˙你專精產品,我專精人脈;
˙你邀人我說明,你說明我成交。
這種互補式協作,讓每一位成員都找到自己的價值與定位,而非搶著做主角。當所有人都知道「幫你」就是「幫我」,團隊自然進入一種無需多言的流暢節奏——那就是最強的「共贏穩態」。
實踐策略:6/3/1的時間分配法
要讓互助合作具體落實,可以參考我所推廣的「6/3/1時間法則」:
˙60% 主戰場時間
固定參與HP或OPP,集體推動,讓團隊擁有可見的合作場域與頻率。這也呼應了福格行為模型(Fogg Model)中對「行為提示」與「環境觸發」的重視。
˙30% 陪同與跟進
針對新手或尚未成熟者,陪同他走完邀約、分享、成交等流程,不只是協助,更是教學與榜樣。
˙10% 個人開發
領導者不應完全退出第一線,而應保有個人實戰力,避免淪為只會喊口號的領導。
這樣的配置讓團隊運作不再失衡,也避免「一人太累、他人無感」的窘境。
仁心與協同:合作的雙重核心
從心理層面與行動層面來看,真正長久的合作需要兩項關鍵條件:
˙仁心利他(內在條件)
願意主動協助,不斤斤計較,不計一時得失,這樣的領導者才能贏得人心,形成強大的人際磁場。
˙協同節奏(外在條件)
活動時間安排、資源分配、話術內容、學習步調……皆須一致協調,否則再好的個人能力,也會因團隊失序而白費。
舉個例子:劉備擁有仁義之心,但若無關羽、張飛的忠誠與協同,無法開創蜀漢基業;同樣地,曹操雖多智若妖,但若缺乏荀彧、程昱這類謀士的運籌帷幄,也難成北方霸業。直銷亦如是——仁心留人,協同成局。
和順不是軟弱,而是修養過後的堅強
很多人以為「和順」就是隨和、退讓、沒原則。其實不然。真正的和順,是在明知自己有能力時,依然選擇包容;是明知可以搶功時,依然選擇退讓;是明知可以單幹時,依然選擇共行。這份修養,才是真正的力量。
當一個團隊懂得互助合作,當一位領導懂得退一步成全團隊時,複製就會變得容易、系統就會變得穩固、成就就會變得持久。
📘 老鬼譚語錄:
直銷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舞台,而是一場彼此成就的團隊舞蹈。